文化行旅
All
  • All
  • 文化行旅
  • 礦山故事
  • 人文記憶
  • 金瓜石
  • 九份
  • 水湳洞
latest

世界冠軍的秘密基地
──水湳洞裡的年輕人

也許,和黃懷萱同一世代的水湳洞裡的年輕人,雖然對於水湳洞的情感與過往的知識不像長輩那樣熟悉,嚴格來說,甚至有一種「集體失憶」的形像,他們不知道那些文史知識、不清楚歷史脈絡。不過,也許正因為對於這個地方,他們身上沒有背負過重的記憶,反而更能提出充滿想像力的建議。

水湳洞|礦山故事
latest

兩次放下,一種幸福
──水湳洞裡的藝術家

兩次放下,原先回來水湳洞時那種「茫茫渺渺」的印象漸漸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清明的視野。隨著視野的拓展,阿諾看見水湳洞更久遠的歷史,同時也將看見水湳洞當下的社區需求。此時的林正文不只是藝術家,而是轉化成一個真正關心社區發展的創作者,他自己的生命史變遷與這份對於土地的承擔息息相關。也如他所自言:「因為喜歡這裡,回來這裡,你可以住在你喜歡的地方,做你想做的事情,對我來說,這樣就是一種很幸福的事情了。」

水湳洞|礦山故事

尋水記——濂洞小旅行

水湳洞的自來水位於貢寮自來水廠輸送管的末端,常遇水壓不足,在地居民仍舊維持取用山泉水的習慣,不過水湳洞的山泉水並不是每一處的水源都可以飲用,比如黃金瀑布下的九份溪,因岩石中的重金屬關係,水質不適合飲用。

水湳洞|礦山故事

尋洞記——水湳洞古地名初探

水金九地區的「水湳洞」在日治時期與金瓜石的礦場同屬一家公司管理,所以許多資料都是連結在一起,許多因著過往採礦事業而留存的地景也互有關聯,因此在一般觀光介紹的文章中常常會與金瓜石一同介紹而少了一些屬於水湳洞自身的歷史文化脈絡。

水湳洞|礦山故事
latest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
──水湳洞裡的大家族

四五年前,古厝的屋頂已傾圮,黃阿郎籌資募款,不僅重新換了屋頂,還將屋內、屋外一些地方用自己想要的方式修建,黃阿郎所主導的修建,其實強調的是功能修補,而非修復還原,他並非是想把江夏堂當作「古蹟」來維護,而是把江夏堂當作一種「現在進行式」的建築來維修。一直到現在,江夏堂裡,還住有一些黃家後代,他們各自因為不同的原因,回到水湳洞,住進了這個避風港式的古厝裡,彷彿祖先們留下的屋子持續庇佑保護著後代子孫。

水湳洞| 人文記憶
latest

我賣的不是茶葉蛋,是人生。
──水湳洞裡的女性生命史

王律阿嬤的人生也是從「買賣」開始的。在過去重男輕女的時代裡,小女孩常被「送」給親戚朋友當養女,那樣的「送」當然有減少原生家庭經濟負擔的用意,也是台灣傳統社會中人力重新配置的庶民文化,送養的人通常會獲得一筆費用,說是買賣或許有些言重,但在過去的時代裡,這種資源的互換相當常見,那是人與人之間必須有一定的信任感,才能建立起來的文化。

水湳洞|礦山故事
latest

李桂春與她的快樂夥伴
──水湳洞裡的社群互動

「讓人感覺快樂」這件事也許不只是她成功的秘訣,更是李桂春在這座小小山城中最大的願望。也是因為懷抱著這樣單純的願望,李桂春從一位照顧人的外在的美容師,彷彿也成為了照顧人內在的心理師。客人帶著各自曲折人生故事走進這間桃紅色的小小美容院,一兩個小時之後,走出店裡,內在與外在都「美美的」,深吸一口水湳洞獨特的混合著山海氣息的空氣,好像又有力量可以與自己寂寞的心事相處。

水湳洞|礦山故事

水湳洞——藝術家的遊樂園

80年代,有一群藝術家被九份的美景吸引來到封礦後空蕩的村落從事藝術工作,九份的繁華使得一些藝術家將原本九份的家改為民宿,創作的工作室則遷往水湳洞,究竟水湳洞有什麼特質引人入勝呢?我們試著用藝術家的眼光來觀察一下。

水湳洞|礦山故事

水湳洞背包客地圖

水湳洞是許多背包客喜歡來的地方,一方面它位於環臺灣島北部濱海公路的住宿落腳點,另一方面此地背山面海又沒有九份的喧譁,是許多不以環島為目的而喜歡享受獨行快樂的背包客的好選擇。

水湳洞|礦山故事

水湳洞藝術新貌

水湳洞有一群藝術家聚集在此,他們將臺金公司的舊戲臺改造成了在地的美術館,並同步成立了「臺灣類博物館發展協會」等非營利組織,他們將水湳洞當成一個天然的博物館,並與水湳洞當地的社區發展協會一起努力,將此地打造為具有文化質感與歷史脈絡的地區,因著他們努力,水湳洞有了一些新地標。

水湳洞|礦山故事
latest

海邊的百年柑仔店
──水湳洞裡的另一種生活

一直到漁獲量銳減的這幾年,李文龍有時間還是會出海,這時候已經不是為了生計,更多的時候是想念海上的風景。「有時候在海上待太久,回陸上會不習慣睡不著欸!」李文龍笑著說。海上的空間感與陸上大不相同,水面輕搖時,好像有一種溫柔感油然而生,夜晚時星空彷彿離得特別近,那些陸地上的煩惱與憂慮好像都可以先暫且留在陸地上,出海捕漁於是成為了一種逸離現實的途徑,補的不再只是魚,還包括一種放鬆的心情。

水湳洞|礦山故事
latest

畫一個理想的家
──水湳洞裡的新住民

第一次見面,與其說他長得像藝術家,倒不如說他有一種認真專注的氣質,看著你說話時,總是微微皺著眉頭,像是把你的話語當作一塊材料,仔細端詳所有可能的涵義。但他的確不是那種隨意高談闊論的藝術家,沒有滿口的專業術語,也沒有口若懸河地自我推銷,不到沉默寡言的地步,但是你可以清楚感受到,他是那種「做事的人」,迷戀那些能夠透過自己雙手創造出來的事物。

水湳洞|礦山故事
latest

繫上那條隱形的線
──水湳洞裡的孩子

「我希望我們可以給孩子飛出去看外面的世界的能力,同時也能學會不忘記家鄉的能力。」淑娟老師如此說道。是的,「不忘記」也是一種能力,因為「忘記」多麼輕易,「四界蛇發想屋」就像是雅慧老師與淑娟老師繫在這些孩子身上的那條隱形的線,未來他們的人生不管飛到多遠的地方,發生了什麼困難的事,都還有這樣一條線能夠保護著他們,讓他們不致墜落。

水湳洞|礦山故事
latest

走向記憶之路
──水湳洞裡的纜車遺址

「我們的想法就是說,最起碼要把這個路徑展現出來,遊客啦,居民啦,有一個回憶,或者是一個活動的空間。」鄭春山簡單扼要地表達自己對於這條路最原始素樸的想像。不是什麼帶動觀光發展之類的宏觀目標,對於鄭春山來說,這僅僅就是在地居民的一條工作的路、回家的路、生活的路、記憶的路,而當生活與記憶尚未停下,這條路理當也要能夠讓人可以繼續走下去。

水湳洞| 人文記憶
latest

黑屋頂上永遠的少年
──水湳洞裡的建築工法

這兩年,未婚的他,在社區內外東奔西跑,更有活力了,因為他連擲五個聖杯,連莊擔任社區內媽祖廟的「爐主」,張國峯那份從少年開始,就樂於服務眾人的心,不只鄰居們感受到了,連媽祖都看在眼底,讓他一躍成為連神明都指定要他服務的人。張國峯說,他有一個心願,要在任期內,安排十八個陣頭與媽祖一同出巡遶境,那說話時的認真模樣,像極了一個總是與整個世界肝膽相照的少年,說完後又開懷大笑,好像願望已經完成了一半。

水湳洞|礦山故事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22450 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金光路8號 TEL (02) 2496 2800 FAX (02) 2496 2820

© 2017 水金九文化行旅 Travel and Explore in mining sto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 by Onion.